ブラック・ブレット #10
在東京保衛戰前加入一堆被詛咒之子、給仇恨詛咒之子的人炸死的劇情,帶出蓮太郎的無奈-明明是受害者的小女孩,卻被另一群其實也是受害者的人類殺死,明明拼命去保護的人,卻發現不值得去保護,那,還有戰鬥的意義嗎?
這可算是自富野在無敵超人珍寶3甚至更早,就已經作出的問題:你要保護的人,不但不值得你保護,還嫌棄你,這還有戰鬥的價值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需要他人認同才有價值」的日本正義觀,日本是一個追求群體價值的國家,如果說「不給人麻煩」是一個後退的價值觀的話,那進取就是「得到他人感謝」,所以他們往往會陷入「如果我做的事其他人不認同,又或者他們跟本不值得我去如此做,那又如何」的死結,這種想法植根在日本人的心裡,因為他們不是以自己而是以其他為出發點,變成一但對方不值得自己去做,就會陷入兩難的痛苦之中:非做不可、但做又覺得沒有價值。
這一話木更提出「你需要執行正義」,也就是「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你必需要做那件事」,對蓮太郎而言雖然只是暫時性,但總比沒答案的好。
在這個問題,日本的編劇只有小林靖子提出一個比較好的答案:戰鬥不是為了其他人,而是一種自我的實現,當你認為必需去做,即使沒有人感恩、即使被人討厭、即使那些人多麼地不值得你去拼命,但當你認為這必需去做,就值得去做,價值的本位不在於其他人的肯定,而是自我的滿足。
這個答案其實很美式,在美國英雄、尤其是蝙蝠俠又或者鐵甲人這類,他們戰鬥真的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即使全世界恨他也不在乎,但要做的事就會做下去。這是一個自我本位強烈的國家才會有的想法,而這正是日本人很難以理解的。
順帶一提,同樣是虐人虐很大,但極黑雖然更獵奇,但骨子裡卻是正面的,而這裡卻越走越沉重。
這可算是自富野在無敵超人珍寶3甚至更早,就已經作出的問題:你要保護的人,不但不值得你保護,還嫌棄你,這還有戰鬥的價值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需要他人認同才有價值」的日本正義觀,日本是一個追求群體價值的國家,如果說「不給人麻煩」是一個後退的價值觀的話,那進取就是「得到他人感謝」,所以他們往往會陷入「如果我做的事其他人不認同,又或者他們跟本不值得我去如此做,那又如何」的死結,這種想法植根在日本人的心裡,因為他們不是以自己而是以其他為出發點,變成一但對方不值得自己去做,就會陷入兩難的痛苦之中:非做不可、但做又覺得沒有價值。
這一話木更提出「你需要執行正義」,也就是「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你必需要做那件事」,對蓮太郎而言雖然只是暫時性,但總比沒答案的好。
在這個問題,日本的編劇只有小林靖子提出一個比較好的答案:戰鬥不是為了其他人,而是一種自我的實現,當你認為必需去做,即使沒有人感恩、即使被人討厭、即使那些人多麼地不值得你去拼命,但當你認為這必需去做,就值得去做,價值的本位不在於其他人的肯定,而是自我的滿足。
這個答案其實很美式,在美國英雄、尤其是蝙蝠俠又或者鐵甲人這類,他們戰鬥真的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即使全世界恨他也不在乎,但要做的事就會做下去。這是一個自我本位強烈的國家才會有的想法,而這正是日本人很難以理解的。
順帶一提,同樣是虐人虐很大,但極黑雖然更獵奇,但骨子裡卻是正面的,而這裡卻越走越沉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