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人智(笑)的動畫 《POP TEAM EPIC》
2018年前半最大話題性的動畫既不是京亞尼的《紫羅蘭永恆花園》,也不是A1和TRIGGER的《DARLING in the FRANXX》,而是神風動畫的《POP TEAM EPIC》,神風動畫以精細的作畫以及獨特的2D畫面處理,並以替其他動畫製入出精彩OP而聞名,這次爆紅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名絕藝,而是電波度滿點,甚至被觀眾戲言「以人類的智慧而言看這個還太早」的手法。
以爆死的前提下製作的實驗動畫
一般商業動畫製作,如果不是為了賣影碟就是賣玩具,又或者是投資者喜歡某類題材而出錢找動畫公司開拍。但《POP TEAM EPIC》的情況卻有點特別:KING RECORD的須藤孝太郎因為喜歡原作所以想拍成動畫,但因為原作玩太多梗,如果以常見的「製作委員會」制度來開拍的話,一但被其他公司投訴就會很麻煩,所以最後只能由KING RECORD一家負責。至於接受委托的神風動畫則提出把《POP TEAM EPIC》變成不同的動畫人發揮創意的舞台,既有原作的梗也有由原作者大川bkub監修的原創梗。
由於最初的方案是網路播放的半話番,只要製作成本壓得夠低就不會賠太多,一家公司也負擔得來。但後來不斷開會下由網路播放變成在電視上播放,那問題就來了,在盡可能節省預算下拍十二分鐘已經是極限,更何況這類實驗動畫如果一來就半小時觀眾會受不了的。製作組曾考慮過和另一套半話番合起來播,但怕觀眾會誤以為《POP TEAM EPIC》也是重播所以否決這個提案。而這時他們想起在草案時提到動畫播放時採用雙聲道,同一時間有兩個不同版本配音的玩法,製作組覺得這一招變化一下就能用,於是由一話雙聲道改成一話播兩次,但初播和重播不同配音,再加上重播時在影片上作一些改變,就能同時滿足既要播廿三分鐘但又不能大幅增加製作費的條件了。至於聲優選角則是原作者列出他希望的人選,再由製作組研究過可能性後再作出委托。
由須藤在訪問中說KING RECORD的三嶋章夫曾問他「你真的要拍這套動畫?」,到前期準備以及各種手法,可以看得出KING RECORD根本沒期待過《POP TEAM EPIC》會賣錢,有可能只是公司有預算就拿一些出來玩,與其被當成稅款交給政府還不如拍套動畫自己爽更好(當然,如果可以賣一下歌就更好了)。在沒有任何賺錢壓力下不論是KING RECORD還是神風動畫都很放得開,一副只要不超支就可以自由發揮,結果就是滿滿的宅梗和實驗動畫的表現,以及不論是製作組又或者聲優都自由發揮的奇怪作品。
很用心地亂七八糟
十二話動畫基本上沒有任何劇情可言,把十二分鐘分成幾個部份交由不同的製作單位負責,由自家神風動畫到外判的スペースネコカンパニー、AC部以至其他公司,都是下達最少限度的要求就給他們自由創作,也自然沒要求有什麼劇情連貫,有時甚至連角色都不連貫,總之就是想怎樣就怎樣。
看起來好像很自由的製作其實是最難的,因為創作人幾乎在沒有任何框架下拍攝,總之只要在預算以內想怎樣都可以,反而變成不知該怎樣做才好的處境。在這種反而是最難的要求下,各創作人都挖空心思地玩,本家的神風動畫當然玩得很放,各類作品的梗都是連發,而還擺出一副「你看不懂就多看一次,看到懂為止!」的嘴臉。AC部狂氣作畫、由最初看來很嘔到中段開始越看越治癒的『ボブネミミッミ』、當然不能不提那精彩的紙話劇『Hell Shake矢野』,到UchuPeople的布偶動畫都讓觀眾眼前一亮。至於法國動畫JAPON MiGNON更誇張,拍這一段的Thibault Tresca是神風動畫的法國員工,他不會日語,只靠漫畫的圖就拿來玩一堆諷刺法國人的笑話,然後再在法國找人配音!還有砂動畫等手法都是一些實驗動畫常見的手法,比起花錢更重要是看出創作者那份心血,這十分難得—別忘記還有最終回那個『蒼井翔太(C)大川bkub』呀!
至於聲優幾乎每話都有最少五組共十人去配兩個主角,基本上是兩男一組兩女一組,再加上AC部兩位、前後半ED各兩位,有時甚至還加上法國組以及其他單元。如果連一些單話客串配角的都算進去數量更是不得了。或者會有人覺得動畫公司大手筆找這麼多聲優來,但對動畫聲優情況熟悉的朋友就知其實動畫製作中聲優費只佔很少部份,相比起深夜番等閒數百萬日元一話,聲優一話演出最高也不過十多萬,請十個最大牌的才百五萬,年輕聲優一話只不過數萬,並不會花很多錢。頭三話聲優們可能還摸不到作品的風格,到第四話聲優們開始知道動畫公司要求自由發揮,由那一話開始大量的即興演出、聲優玩自己的角色的梗、甚至各種有病演出連發,這也是古川登志夫在推特指出「即使在同一套系統,演出同一個角色也會有不同風格」的意思,就算是日本這種聲優訓練已很系統化的現在,同一套系統訓練出來的聲優還是能配出千變萬化的風格,而不是所有都只能演同一套。
不是不會有續作,但...
《POP TEAM EPIC》在動畫界甚至社會都爆出極大話題,週邊相當好賣,影碟平均五千多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厲害,但要想最初這個企畫是在沒有人看好、即使完全沒人買影碟也不奇怪的前提下製作,而且還是電波度滿點、不對電波的話完全不會有興趣,在這種前提下還可以有這種成績已經是遠超KING RECORD和神風動畫預料太多的大成功了,還不算角色在其他媒體替幫別人賣廣告所帶來的角色肖象權收入呢!從最初幾乎沒期待到現在的大熱,說《POP TEAM EPIC》是2018年最大的黑馬之一應不會有太大的異議吧?
不過即使這麼成功,但要再拍第二期還是有很大的難度。一來這類電波作很吃新鮮感,要如何在第二期保持新鮮感絕不容易,而且誰都看得出創作人他們為了這套作品真的是拼盡全力,要拍二期而且超越第一期的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高難度,而因為一期成功即使二期維持水準也會被人罵。或者說在訪問中須藤表示不會有二期或劇場版,不是情況不容許,而是真的太累了,一次還可以第二次還是免了吧。
當然,替其他公司賣廣告的形式製作,又或者單話拍攝還沒問題,但如要再來次這種自由發揮地製作一整季,除非動畫公司真的很有梗,不然應該是不會有二期了,這種燃燒生命的玩法還可以再來一次嗎?
不過世事無絕對,搞不好神風動畫真的還有一堆梗可以用,但現階段還是別抱太多的期待比較好。
以爆死的前提下製作的實驗動畫
一般商業動畫製作,如果不是為了賣影碟就是賣玩具,又或者是投資者喜歡某類題材而出錢找動畫公司開拍。但《POP TEAM EPIC》的情況卻有點特別:KING RECORD的須藤孝太郎因為喜歡原作所以想拍成動畫,但因為原作玩太多梗,如果以常見的「製作委員會」制度來開拍的話,一但被其他公司投訴就會很麻煩,所以最後只能由KING RECORD一家負責。至於接受委托的神風動畫則提出把《POP TEAM EPIC》變成不同的動畫人發揮創意的舞台,既有原作的梗也有由原作者大川bkub監修的原創梗。
由於最初的方案是網路播放的半話番,只要製作成本壓得夠低就不會賠太多,一家公司也負擔得來。但後來不斷開會下由網路播放變成在電視上播放,那問題就來了,在盡可能節省預算下拍十二分鐘已經是極限,更何況這類實驗動畫如果一來就半小時觀眾會受不了的。製作組曾考慮過和另一套半話番合起來播,但怕觀眾會誤以為《POP TEAM EPIC》也是重播所以否決這個提案。而這時他們想起在草案時提到動畫播放時採用雙聲道,同一時間有兩個不同版本配音的玩法,製作組覺得這一招變化一下就能用,於是由一話雙聲道改成一話播兩次,但初播和重播不同配音,再加上重播時在影片上作一些改變,就能同時滿足既要播廿三分鐘但又不能大幅增加製作費的條件了。至於聲優選角則是原作者列出他希望的人選,再由製作組研究過可能性後再作出委托。
由須藤在訪問中說KING RECORD的三嶋章夫曾問他「你真的要拍這套動畫?」,到前期準備以及各種手法,可以看得出KING RECORD根本沒期待過《POP TEAM EPIC》會賣錢,有可能只是公司有預算就拿一些出來玩,與其被當成稅款交給政府還不如拍套動畫自己爽更好(當然,如果可以賣一下歌就更好了)。在沒有任何賺錢壓力下不論是KING RECORD還是神風動畫都很放得開,一副只要不超支就可以自由發揮,結果就是滿滿的宅梗和實驗動畫的表現,以及不論是製作組又或者聲優都自由發揮的奇怪作品。
很用心地亂七八糟
十二話動畫基本上沒有任何劇情可言,把十二分鐘分成幾個部份交由不同的製作單位負責,由自家神風動畫到外判的スペースネコカンパニー、AC部以至其他公司,都是下達最少限度的要求就給他們自由創作,也自然沒要求有什麼劇情連貫,有時甚至連角色都不連貫,總之就是想怎樣就怎樣。
看起來好像很自由的製作其實是最難的,因為創作人幾乎在沒有任何框架下拍攝,總之只要在預算以內想怎樣都可以,反而變成不知該怎樣做才好的處境。在這種反而是最難的要求下,各創作人都挖空心思地玩,本家的神風動畫當然玩得很放,各類作品的梗都是連發,而還擺出一副「你看不懂就多看一次,看到懂為止!」的嘴臉。AC部狂氣作畫、由最初看來很嘔到中段開始越看越治癒的『ボブネミミッミ』、當然不能不提那精彩的紙話劇『Hell Shake矢野』,到UchuPeople的布偶動畫都讓觀眾眼前一亮。至於法國動畫JAPON MiGNON更誇張,拍這一段的Thibault Tresca是神風動畫的法國員工,他不會日語,只靠漫畫的圖就拿來玩一堆諷刺法國人的笑話,然後再在法國找人配音!還有砂動畫等手法都是一些實驗動畫常見的手法,比起花錢更重要是看出創作者那份心血,這十分難得—別忘記還有最終回那個『蒼井翔太(C)大川bkub』呀!
至於聲優幾乎每話都有最少五組共十人去配兩個主角,基本上是兩男一組兩女一組,再加上AC部兩位、前後半ED各兩位,有時甚至還加上法國組以及其他單元。如果連一些單話客串配角的都算進去數量更是不得了。或者會有人覺得動畫公司大手筆找這麼多聲優來,但對動畫聲優情況熟悉的朋友就知其實動畫製作中聲優費只佔很少部份,相比起深夜番等閒數百萬日元一話,聲優一話演出最高也不過十多萬,請十個最大牌的才百五萬,年輕聲優一話只不過數萬,並不會花很多錢。頭三話聲優們可能還摸不到作品的風格,到第四話聲優們開始知道動畫公司要求自由發揮,由那一話開始大量的即興演出、聲優玩自己的角色的梗、甚至各種有病演出連發,這也是古川登志夫在推特指出「即使在同一套系統,演出同一個角色也會有不同風格」的意思,就算是日本這種聲優訓練已很系統化的現在,同一套系統訓練出來的聲優還是能配出千變萬化的風格,而不是所有都只能演同一套。
不是不會有續作,但...
《POP TEAM EPIC》在動畫界甚至社會都爆出極大話題,週邊相當好賣,影碟平均五千多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厲害,但要想最初這個企畫是在沒有人看好、即使完全沒人買影碟也不奇怪的前提下製作,而且還是電波度滿點、不對電波的話完全不會有興趣,在這種前提下還可以有這種成績已經是遠超KING RECORD和神風動畫預料太多的大成功了,還不算角色在其他媒體替幫別人賣廣告所帶來的角色肖象權收入呢!從最初幾乎沒期待到現在的大熱,說《POP TEAM EPIC》是2018年最大的黑馬之一應不會有太大的異議吧?
不過即使這麼成功,但要再拍第二期還是有很大的難度。一來這類電波作很吃新鮮感,要如何在第二期保持新鮮感絕不容易,而且誰都看得出創作人他們為了這套作品真的是拼盡全力,要拍二期而且超越第一期的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高難度,而因為一期成功即使二期維持水準也會被人罵。或者說在訪問中須藤表示不會有二期或劇場版,不是情況不容許,而是真的太累了,一次還可以第二次還是免了吧。
當然,替其他公司賣廣告的形式製作,又或者單話拍攝還沒問題,但如要再來次這種自由發揮地製作一整季,除非動畫公司真的很有梗,不然應該是不會有二期了,這種燃燒生命的玩法還可以再來一次嗎?
不過世事無絕對,搞不好神風動畫真的還有一堆梗可以用,但現階段還是別抱太多的期待比較好。
留言
張貼留言